活动

EIT(电阻抗成像)技术在重症呼吸管理中的应用@CSCCM



2024年5月9日-12日,以“质量、引领”为主题,中华医学会第18次重症医学大会在成都盛大召开。


超过20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重症同仁参与本次会议。会议紧紧围绕年会主题,举办了近1000个专题报告,介绍重症医学的最新进展,讨论学科前沿问题,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助推中国重症医学的高质量发展。





5月11日,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康焰教授、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黎毅敏教授担任主持的EIT专场会议在第九分会场进行,由北京协和医院隆云教授进行题目为《电阻抗成像技术在重症呼吸管理中的应用》的专题讲座,吸引了大量参会人员的关注和学习,现场座无虚席。



EIT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隆云教授作专题演讲



北京协和医院  隆云教授





隆云教授以《肺电阻抗成像技术在重症呼吸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为主要架构,结合危重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详细的讲解了EIT技术在评估肺复张和过度膨胀,识别低氧血症的原因,个体化进行PEEP滴定,评估早期康复/物理治疗的效果,肺栓塞和气胸的协助诊断,以及肺灌注监测和通气血流V/Q评估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分享了大量的临床应用和前沿研究的案例,深入浅出的剖析了EIT在重症患者诊治中的价值和意义,令人受益匪浅。



隆云教授表示,EIT的时间相关性非常好,能够很好的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可以丰富现有诊疗手段,补充现有技术的不足。例如;在过去,对于ARDS通气,气体进入到肺内哪个区域,在什么时相进入等等,都无法进行有效评估,EIT的应用给这个问题带来了解决的可能性。借助于EIT,临床大夫对于危重患者的病理生理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更深入的认识。


在互动交流环节,隆云教授和参会学员就EIT图像解读原则、EIT指导滴定PEEP的方式和传统PEEP滴定方式相比的优势、不均一性病变EIT指导下治疗选择、如腹高压等膈肌抬高的患者如何连接EIT绑带等诸多临床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EIT是时下新兴的监测诊断技术,将为临床诊疗带来更加丰富的监测和评估手段。北京华睿博视作为EIT领域的先行者,在EIT领域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目前不仅可以实现肺部通气信号监测,而且能够实现非侵入性的肺部血流灌注信号的监测。



华睿博视携自主创新研发的Infivision ET1600/ET1000等产品亮相大会。其中新品InfivisioET1600的交互界面和高颜值设计、新增功能和硬件平台系统及算法的提升吸引了非常多的参会重症同仁的驻足围观和详细了解。全新推出的LHM视图是最新成果,它将肺通气的低频信号和血流灌注的高频信号在分布和强度二个不同维度进行了完美的对比,为临床研究肺部通气血流匹配提供了直观的监测工具,助推重症医学高质量发展。


市场部的余雪梅老师和陈子轩老师,在《EIT:肺部气血实时显像》的学术交流环节,分享了EIT的操作指导和临床应用探索案例,同样吸引到非常多的关注,引发了对EIT技术在临床应用方向的深刻思考。


华睿博视将继续和广大重症同仁一起,不断探索,持续创新,带来更符合临床应用需求的EIT产品。